贵州省农业工程学会【动力光合·农业嘉年华】品牌活动
【动力光合·农业嘉年华】由贵州省农业工程学会负责开发并组织运营,可集成产业研修、农业论坛、田园康旅、科普展演、农产展销、研培团建、民俗演艺、休闲赛事等多种业态组件,是适于示范推广、园区促活、节年庆典、上市发布等需求场景的主题功能性农文商旅综合性营地活动项目。
相较于传统的农业嘉年华,【动力光合·农业嘉年华】更加重视题材本地化和业态支撑度,弱化了对市民大众的流量依赖,转而更加注重团体活动的内容。
项目特点
—— 总体框架方面
主题功能性团体用户:项目各业态均以主题功能性团体出行为主要客群,适度兼顾散客用户。由此在营销方式、功能内容、活动组织、运营调度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,也形成了较好的竞争壁垒。
时空异步共性目的地:同一空间分时复用,同一区域分块使用,聚合关联业态,服务不同群体共性需求的复合型目的地。
轻量化区间主题承运:基于具有一定成熟度的基础设施,按空间、时段、业务类型划分一定的区间,植入主题内容并开展运营。
—— 业态组织方面
场所内容一体化:按主题设立业态,通过场所和内容整体研发,形成一体化服务项目。
流量众筹众享和时空配平:每一个业态单元都具有引流能力,其用户群体能够有效匹配其他业态,多个业态的流量时区均匀覆盖工作日和假日。
剧情化流线调度:通过剧情任务、互动奖励等手段,以更丰沛的体验收获将用户引导至相关业态单元并形成转化。
—— 体验塑造方面
用户内容化:用户即内容和用户创造内容,以组织和技术手段放大用户本身及用户行为对其他用户的正向影响,管控消极因素。
货架型目的地和生活嵌入:在业态内容的策划上,重视激发用户消费的场景营造,同时强调帮助用户建立认知,引导用户在后续生活场景中再次复购。
流量主题
—— 乡村振兴产业融合示范
产业融合是乡村产业振兴的主导模式,其内涵为农业农村多种功能下的农文旅融合和农村一二三产融合。农业嘉年华提供了领先的乡村振兴产业融合案例和相应的解读、体验功能场景,能够有效导入全省有关人群的考察、观摩、学习、体验等流量。
—— 农业学术和产业社交
我省农业学术和农业产业人群的规模庞大,专题活动数量众多,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,关联学科及产业人群规模、政策性活动数量也迅速增长。农业嘉年华创造性的打造专题活动场景和模块化活动集成内容包,针对性的将相关流量有效导入。
—— 乡村振兴帮扶交流
参与乡村振兴帮扶的群体数量大,展示交流需求强,涉及各级各地党政机关、国有企业、事业单位、民营企业、社会团体等。农业嘉年华精心打造乡村振兴帮扶交流主题业态包,集聚众多帮扶主体在成就展示、经验交流、方法传递、要素匹配等方面的定向流量。
—— 中老年田园康旅生活消费
贵州现有60岁以上人口593万,作为消费能力相对坚挺的社会群体,其在健康养老方面的需求强烈。农业嘉年华以田园农文旅体验为基础,设置心理健康启迪、健康知识传递、康养理疗体验、健康产品营销、健康管理服务等业态内容,以省内唯一的中老年田园康旅主题活动包,可广泛对接相关活动流量。
—— 农业科技展演和科普
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,由之伴随着庞大的农业农村科技升级和产业人群科普需求。在省内缺乏专用服务场景的情况下,农业嘉年华通过为相关科技企业提供产品展示和营销路演舞台,以及为科普教育机构提供相关的主题活动场所,有效汇聚相关主题流量。
—— 时鲜和主题农产展销品购
服务于时鲜上市发布和农产品节年展销的主题项目,为产区政府、龙头企业等提供面向专业客商和城市消费者的展销品购场景。为接入相关流量,农业嘉年华设置“田园文娱场景化商品展销”复合业态包,根据产品特点选择设置于产区或城市近郊。
—— 企事业单位团建和组织生活
在单位团建、组织生活、党建红培等活动中,乡村或田园题材占有相当的比例。农业嘉年华的团建业态是场所内容一体化的项目服务,通过主题渠道连接并导入相关流量。
—— 青少年农业主题研学
随着青少年每学期一至两次研学计分纳入综合素质评价,带动农业主题的相关研学市场需求持续增长。农业嘉年华的青少年研学业态由研学场所装置、道具课程等内容组成产品包,经主题渠道分发至相关流量出口并实现导入。
—— 主题农旅活动和休闲赛事
有组织的主题型假日农旅活动和休闲赛事是周边游的新发展方向,相较自娱型出行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观感收获。农业嘉年华根据不同场景定向研发活动包,分发至相关专题渠道并实现流量导入。
运营模式
种子流量:贵州省农业工程学会各主题活动流量
众筹流量:各合作运营主体自有流量
公共品牌:贵州省农业工程学会“动力光合”主题活动品牌
业态品牌:各合作运营主体自有品牌
业态聚合:贵州省农业工程学会
业态开发:各合作运营主体自行开发
业态运营:各合作运营主体自行运营
聚合推广:贵州省农业工程学会
实施流程:①加入项目合作→②制定业态SOP →③定档宣发并获取流量预订→④搭建业态要件→⑤开始业态运营